热门搜索:
48口ODF配线箱UPC≥50dB,PC≥45dB·高压防护地与机架间耐压:≥3000V(DC),1min不击穿,材质:加厚冷轧钢板,尺寸:标准19英寸机架式,ODF单元箱是一种经过高密度,大容量设计的产品,具有外型美观大方,分配合理,便于查找,管理容易,安装方便及良好的操作性等特点。ODF单元箱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接功能、调线功能、以及光缆纤芯和尾纤保护功能。既可单独配装成光纤配线架,也可与数字配线单元、音频配线单元同装在一个机柜/架内。构成综合配线架。该设备配置灵活、安装适用简单、容易维护、便于管理、是光纤通信光缆网络终端,或中继点实现排纤、跳纤光缆熔接及接入必不可少的设备。1.标准单元结构尺寸,19英寸宽度。
48口ODF配线箱细节图片:
48口ODF配线箱产品介绍:
ODF箱,ODF架,ODF单元箱,ODF熔配一体化子框,19英寸ODF机架,ODF光纤配线架,ODF子框等.产品类型:(12芯、24芯、48芯、72芯、96芯144芯)
规格:19〞标准安装
材质:壳体采用厚度1.5mm冷扎板制成,环氧静电喷塑,外形美观,使用方便
颜色:灰色;
使用条件
工作温度:-10°C~+40°C
贮存温度:-25°C~+55°C
相对湿度:≤85%(+30°C )
大气压力:70Kpa~106Kpa
光电性能
标称工作波长:850nm、1310nm 、1550nm
插入损耗:≤0.5dB
回波损耗:PC≥40dB、UPC≥50dB、APC≥60dB
抗电强度:≥3K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
绝缘电阻:≥1000MΩ/500V(DC)
寿命:≥1000次
收容盘光纤弯曲半径:≥40mm]
机械性能
塑料件燃烧性能符合GB51697-85的规定。
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时装有保护套,纤芯、尾纤的曲率半径大于37.5mm
光缆进入机箱,曲率半径大于光缆直径的15倍
壳体采用厚度1.5mm冷扎板制成,环氧静电喷塑,外形美观,使用方便
48口ODF配线箱功能
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
具有光缆终接功能
调线功能
光缆纤芯和尾纤的保护功能
应用范围
适用于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远端模块局及无线基站的中小型配线系统
| |||||||||||||||||||||||||||||
144芯:340*430*300 |
光分路器的封装方法是什么?
光分路器设备封装应经济、坚固且结构紧凑,设备内部光纤应保证一定的盘纤半径,保证盘绕的光纤不受损伤,所有器件应固定良好并可提供足够的供管理、连接、安装、维护、检验、测试用的空间。本标准主要定义下列五种封装结构的光分路器,以适应不同的安装设施和安装环境,不同封装光分路器的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A要求。光分路器封装方式:名称封装方式 端口类型 适用范围:盒式光分路器 盒式封装 带插头尾纤型 桌面、托盘、光缆交接箱等。机架式光分路器 机架式封装 适配器型 19英寸标准机架。微型光分路器 微型封装 不带插头尾纤型。带插头尾纤型。光缆接头盒、分光分纤盒等托盘式光分路器 托盘式封装 适配器型 光纤配线架或光缆交接箱等插片式光分路器 插片式封装 适配器型 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分光分纤盒等,配合插箱使用其他封装形式的光分路器不做明确要求,可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定制,所有性能指标参照本标准执行。适配器要求:光分路器的适配器应根据需要选择SC、FC、LC等类型,为减小设备体积,节省安装空间,光分路器可采用LC适配器。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YD/T 1272.3-2005(SC型)、YD/T。1272.4-2007(FC-UPC型、FC-APC型)、YD/T 1272.1-2003(LC型)等标准的相关规定。端面以UPC为主,APC端面适配器主要在承载模拟CATV信号时采用。6.3 引出尾纤要求:盒式光分路器的引出尾纤应采用Φ2mm光缆,微型光分路器的引出尾纤应采用Φ0.9mm。光缆或Φ0.25mm光纤。尾纤中的光纤应符合ITU-T G.657A标准。不带插头的Φ0.25mm光纤型光分路器,输出端应采用8芯一组的光纤带,光纤带技术条件应符合YD/T 979-2009标准的相关规定,光纤带色谱应按照YD/T 979-2009要求排列,具体见表2。分光比大于8的光分路器需要采用多组光纤带,应在每组光纤带尾部贴上标签,区分每组光纤带。表2 光纤带色谱要求序号 1 2 3 4 5 6 7 8色谱 蓝 橙绿棕灰白红黑引出尾纤长度应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分光路器的耗损和隔离度分别是什么?
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是指每一路输出相对于输入光损失的dB数,其数学表达式为:Ai=-10lg Pouti/Pin ,其中Ai是指i个输出口的插入损耗;Pouti是i个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in是输入端的光功率值。附加损耗定义为所有输出端口的光功率总和相对于输入光功率损失的DB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光纤耦合器,附加损耗是体现器件制造工艺质量的指标,反映的是器件制作过程的固有损耗,这个损耗越小越好,是制作质量优劣的考核指标。而插入损耗则仅表示各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状况,不仅有固有损耗的因素,更考虑了分光比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光纤耦合器之间,插入损耗的差异并不能反映器件制作质量的优劣。对于1*N单模标准型光分路器附加损耗如下表所示:分路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附加损耗DB 0.2 0.3 0.4 0.45 0.5 0.55 0.6 0.7 0.8 0.9 1.0 1.2。隔离度是指光分路器的某一光路对其他光路中的光信号的隔离能力。在以上各指标中,隔离度对于光分路器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往往需要隔离度达到40dB以上的器件,否则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另外光分路器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谓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温度变化,其它器件的工作状态变化时,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和其它性能指标都应基本保持不变,实际上光分路器的稳定性取决于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悬殊相当大。在实际应用中,本人也确实碰到很多质量低劣的光分路器,不仅性能指标劣化快,而且损坏率相当高,作于光纤干线的重要器件,在选购时一定加以注意,不能光看价格,工艺水平低的光分路价格肯定低。此外,均匀性、回波损耗、方向性、PDL都在光分路器的性能指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光分路器的化学指标是什么?
1、附加损耗:附加损耗定义为所有输出端口的光功率总和相对于输入光功率损失的DB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光纤耦合器,附加损耗是体现器件制造工艺质量的指标,反映的是器件制作过程的固有损耗,这个损耗越小越好,是制作质量优劣的考核指标。而插入损耗则仅表示各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状况,不仅有固有损耗的因素,更考虑了分光比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光纤耦合器之间,插入损耗的差异并不能反映器件制作质量的优差。2、均匀性:均匀性是指均匀分光的分路器各输出端的插入损耗变化量3、 分光比:分光比定义为光纤分路器各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比值,在系统应用中,分光比的确是根据实际系统光节点所需的光功率的多少,确定合适的分光比(平均分配的除外),光纤分路器的分光比和传输光的波长有关,例如一个光分路在传输1.31 微米的光时两个输出端的分光比为50:50;在传输1.5μm的光时,则变为70:3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光纤分路器都有一定的带宽,即分光比基本不变时所传输光信号的频带宽度)。所以在订做光纤分路器时一定要注明波长。4、插入损耗:光纤分路器的插入损耗是指每一路输出相对于输入光损失的dB数,其数学表达式为:Ai=-10lg Pouti/Pin ,其中Ai是指i个输出口的插入损耗;Pouti是i个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in是输入端的光功率值。5、 隔离度:隔离度是指光纤分路器的某一光路对其他光路中的光信号的隔离能力。在以上各指标中,隔离度对于光纤分路器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往往需要隔离度达到40dB以上的器件,否则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另外光纤分路器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谓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温度变化,其它器件的工作状态变化时,光纤分路器的分光比和其它性能指标都应基本保持不变,实际上光纤分路器的稳定性取决于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悬殊相当大。在实际应用中,本人也确实碰到很多质量低劣的光纤分路器,不仅性能指标劣化快,而且损坏率相当高,作于光纤干线的重要器件,在选购时一定加以注意,不能光看价格,工艺水平低的光分路价格肯定低。6、分光比误差:分路器实际使用的分光比与设计分光比之间的误差。7、回波损耗:回波损耗又叫反射损耗它是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部分沿光纤返回向输入端传输这种连续不断向输入端传输的散射光称为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8、偏振损耗:偏振损耗PDL 是光器件或系统在所有偏振状态下的大传输差值。它是光设备在所有偏振状态下大传输和小传输的比率。或者说在振动过程中插入损耗IL的变化量9、温度损耗:温度损耗TDL通俗的讲就是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插入损耗IL的变化量。10、方向性。
既可装入配线架机柜,也可以做壁挂安装。2.工艺精良结构件采用加厚镀锌钝化处理冷轧钢板和表面喷涂工艺,光纤分配盘采用掺杂阻燃材料的塑料材质,轻便灵活,又结实耐用。大径盘绕环设计使尾纤和跳纤的曲率半径每处都保持在40mm以上。3.既可单独装配成光纤配线架,也可与数字配线单元、音频配线单元同装在一个机柜架内构成综合配线架。具有光缆引入、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端与尾纤熔接功能,调线功能和跳纤存储光缆纤芯和尾纤的存储和保护功能等。4.配线箱内采用抽屉式结构,操作时可抽出,完毕后放回。在机箱后部有光缆引入孔和固定模块固定后经光缆盘绕架引入分配盒;5.光纤分配盘结构为可开启上下层结构:开启上层,将尾纤光纤连接器与下层适配器连接后沿走线架盘绕经出线孔绕至上层。